配资知识论坛网 小学三年级孩子成绩突降,不是“三年级现象”,怪家长太懒!
小学教育圈有个名词叫“三年级现象”配资知识论坛网,说的是有些一二年级学习成绩很不错的孩子,到了三年级成绩突然下滑的现象。
同事说,自家儿子就是一位典型的“三年级现象”受害者!
小学一二年级时,每次考试成绩都没下过95分,可三年级第一次考试,成绩就断崖式下滑,语文、英语都不到80分,数学甚至没及格。
同事看孩子考成这样,一下子就慌了,认为孩子学习态度或者能力出现了问题,于是赶紧给孩子报了补习班,连接的寒暑假也安排得满满当当。
可经过1年多的恶补,他孩子的成绩还是徘徊在中下游,语文、英语勉强能考到80分左右,但数学还是很难考及格。
为此,同事很是苦恼,甚至一度认为孩子学不好是因为智商低,不是学习的那块料。
直到小学五年级,同事认识了一位清华毕业的学霸,给他讲了一番关于孩子学习的底层逻辑,他才明白:原来孩子学不好,缺的不是智商,而是自己一直太懒。
积极的学习态度那位清华学霸说,清华的学生普遍具备成长型思维,即相信自身的能力可以通过努力得到提升的思维。
大部分小学生,面对听不懂的课、解不出来的题,态度非常“敷衍”,第一反应找父母讲解,甚至直接上网搜索答案,从不肯花时间多读一遍题目,多思考一会……
但有些孩子却非常“较真”,他们遇到不会的题目,不愿意主动问老师家长,而是一扪心思的想办法自己解决,多读几遍题目、把题目里的关键信息圈出来、画图、拆解……
实在解决不了了,才会询问老师或者上网搜索解题思路,并且掌握解题步骤后,还会再挑一道同类型题练手。
两种孩子,起初可能看不出来有啥区别,但时间久了,就会养成不同的学习态度。
那些“敷衍”的学生,则容易陷入“固定型思维”,形成一个年级越高,问题越难,越怀疑自己,态度越消极,成绩越差,甚至放弃学习的恶性循环。
而那些“较真”的孩子,则慢慢长出“成长型思维”,在一次次闯关中攒下自信和学习方法,进而进入一种基础越打越牢,学习态度越来越积极,成绩越来越好的良性循环。
同事说,自己儿子一开始也是个较真的孩子,遇到不会的题,也会在那里抠,但是自己看他一直琢磨不出来,就特别着急,忍不住就会骂他“笨”,甚至直接把答案和解题思路一股脑儿地倒给了他,长此以往,孩子便渐渐失去了主动思考的动力,陷入了固定型思维,导致学习态度越来越消极。
每年高考出成绩那几天,我都会关注媒体记者对学霸的采访视频,采访学霸,人们关注的当然是他们获取高分的“独家秘诀”。
学霸们往往是围绕一些普遍适用且基础的学习方法,像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、积极向老师和同学请教等。
对于这些回答,同事从来都不屑一顾,认为他们是在故作高深,或者故意隐瞒,或者直接将他们的好成绩归功于高智商,并且也懒得根据他们的建议培养孩子的好习惯。
然而,同事那位清华学霸却说,其实这些人说的都是实话,因为他自己就是这么一路走过来的。
他说,自己的父母都是老师,打小就特别重视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。
比如,刚上幼儿园时,妈妈就注重培养他整理物品的习惯,每天上学要背的书包都是他自己整理的,每天晚上还要把换下的衣服放在固定的位置,把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放在床边……
后来上了小学,尤其是低年级时,妈妈每晚都陪他复习当日所学,写作业,预习新知识,整理错题,还给他讲一些高效学习的方法,比如课上认真记录、遇到难题主动向老师请教……
慢慢的,他就和身边一些同学拉开了差距。
和成绩比起来,良好的学习习惯更重要!现代作家、教育家叶圣陶曾说:“好习惯养成了,一辈子受用;坏习惯养成了,一辈子吃它的亏,想改也不容易。”
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说:“教育就是培养习惯。”
国外一项研究报告表明,98%的孩子智力水平都是差不多的,只有不到1%的孩子是天才,也只有不到1%的孩子智力水平稍弱。
2024年数据显示:全国参与高考人数1342万,清北录取率0.05%,985/211录取率6.6%,一本录取率15%。
考上清北的孩子或许是那1%不到的高智商孩子,但15%的一本上线率,其中就有很多智商一般的孩子了。
这些孩子之所以能考上一本,往往不取决于智力,更多的时候,是受到学习态度、习惯和方法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,尤其是学习习惯,其重要性不言而喻。
所以,作为家长,看到孩子成绩下滑,一定不要只是单纯的归因于孩子不够努力,智商不行。
是不是自己太懒,没有从小培养孩子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?
如果是,从现在开始或许还不晚!
【今日话题】你家孩子小学三年级成绩下降了吗?你认为原因是什么?
欢迎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配资知识论坛网,供其他有类似需求的家长参考讨论。
富灯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- 上一篇:配资知识论坛网 两部门:深入整改协和4+4试点班 严格管理与考核
- 下一篇:没有了